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散文 > 正文

戰(zhàn)“疫”有我 重慶作家在行動(五)汪漁:除了戰(zhàn)斗,別無選擇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汪漁    日  期:2020年2月7日     


 


 沒有被禁錮的城,只有全力抗“疫”的心!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戰(zhàn)斗中,為打贏防疫攻堅戰(zhàn),重慶本土作家們以筆為槍,用文學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傳遞真情,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


 



除了戰(zhàn)斗,別無選擇

文/汪 漁


二月三日。星期一。雨。

一大早,步行,從渝北出發(fā),去江北上班。

我所經歷的路段,遇上雨天,堵車。

然而,今天的街面分外寬敞。熱氣從口罩里呼出來,在鏡片上形成白霧。視覺受到了影響,聽覺變得敏銳起來。紅旗河溝站外邊遞火柴或餐巾紙(上面印有一些小廣告)邊說“老師,來一個”的聲音安靜了,下穿道里那個扯著嗓子叫賣“重慶最霸道的花生”的聲音沒有了,半開半合的卷簾門前,一個男子似在自言自語:“包租婆”要是免了這個月的租金,那才真正是好!

聽到第一聲警示“出門戴口罩”的時候,身在外地,連忙趕到附近藥店,卻被告知:口罩沒了。好說歹說,找賓館前臺拼了一個,匆匆趕回家里,討要口罩的電話一個一個打來,親人們,熟人們,半生不熟的人們……我說我真沒有口罩,他們吃驚地說:你不是在衛(wèi)生部門工作嗎?

每個崗位有每個崗位的難處。社居基層人員,沒有警服、沒有防護服、沒有執(zhí)法證,宣傳、摸底、排查、勸返……全憑一張群眾熟悉的臉。疫情面前,基層也有基層的辦法,那些似乎不近人情的標語、村頭新冒出來的“堡壘”、山梁重新響起來的喇叭、村內咣咣敲響的鑼聲,原始中透出本樸,“野蠻”中透出機趣,俏皮中透出可愛。這樣一場戰(zhàn)“疫”,如果群眾沒能發(fā)動起來,那將是多么可怕。

我們的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我們在明處,敵人在暗處,暗箭傷人,防不勝防。歷史上,每次大的疫情過后,人類慘重的付出都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后那些鮮活的生命。

防控這些病毒傳播,古老而管用的辦法是“惹不起躲得起”。所以,這個春節(jié)我們聽得最多的聲音,不是“新年快樂”而是“不要出門”。

“不要去武漢!”

聲聲警告之中,偏偏有人逆行。

1月26日,大年初二,重慶市市級醫(yī)療隊144名醫(yī)護人員馳援湖北。

1月28日,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醫(yī)療隊15名隊員開赴湖北。

2月2日,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醫(yī)療隊120人出征湖北。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網友說得好,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抗“疫”的這些日子,總有一些消息,讓人情緒到達巔峰,也有一些消息,讓人情緒跌到谷底。然而,主宰和支撐這個世界的,一定不是假惡丑,主宰和支撐這個世界的,一定是真善美。

一位區(qū)縣的衛(wèi)健委主任,其父病危,在重醫(yī)附二院搶救,然而他的區(qū)域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不能離開,他用了一個詞“心急如焚”。我曾經工作的處室,一位年輕媽媽,年三十年初一都在辦公室通宵度過。

作為這個世界的滄海一粟,也許畢生做不了一件大事,但要意識到:疫情讓很多人回不了家,所以不出門也是一種幸福;不去跟最需要的群眾搶口罩,也是一種真誠;不去跟風搶大米搶某某口服液,也是一種善良;關鍵時候聽從招呼做好自己,也是一種美德。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幾十年前,茫茫黑暗之中,先輩堅信,歡歌將代替悲嘆,笑臉將代替哭臉,康健將代替疾苦,生之快樂將代替死之悲哀。

今天,這個國家,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到村居的大爺大媽,全已動員起來。淅淅瀝瀝的雨聲里,農民已擦亮犁鏵,備種備耕。十年寒窗的學子,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最后一戰(zhàn)。各家店面,老板已經準備隨時開張。居家已久的姑娘小伙,已然十分想念火鍋。那個同意媽媽去打怪獸的小孩,那個等媽媽買回煙花過除夕的小孩,都在眼巴巴盼著醫(yī)生媽媽早日從武漢歸來……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勝利一定會來到。

勝利一定會很快來到!


往期精彩回顧》》》

戰(zhàn)“疫”有我 重慶作家在行動(四)程華: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