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tài) > 文學信息 > 正文

點亮“微塵里的星空”!詩人劉德榮新書分享會在重慶舉行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羅曉紅    日  期:2024年4月29日      

為加強川渝兩地詩歌創(chuàng)作交流,以文化助力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4月27日下午,重慶新詩學會在其創(chuàng)作基地重慶嘉瑞酒店舉辦了劉德榮《微塵里的星空》新書分享會。此次分享會以詩歌為橋梁,是成渝之間的一次成功的文化互動交流。



此次活動分為新書分享及詩歌朗誦兩部分,由重慶新詩學會副會長劉清泉、譚萍分別擔任學術和朗誦主持。會上,劉德榮分享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感悟。他說曾得到著名詩人傅天琳的指點和幫助,心中充滿感激。身為墊江人,雖長期生活在成都,但他經常在成渝之間穿梭,對重慶也滿懷熱愛。他直言,“重慶新詩學會是我的娘家,從2015年回歸重新拾筆寫詩后,首先加入的就是重慶新詩學會,然后才逐一加入其他學會。我對重慶新詩學會情深似海!彼麆忧榈乇硎,“傅天琳、金鈴子、張乾東是我習詩的引路人,是我的燈塔,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永遠要感謝他們。”


重慶市作協(xié)原黨組書記王明凱,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評論家蔣登科,墊江縣作協(xié)主席黎美劍,城口縣作協(xié)主席王老莽和重慶新詩學會副會長姚彬等分享了自己對劉德榮詩歌的評價。


王明凱認為,劉德榮是一位有情懷的詩人。在他看來,“有情懷,才有寫作的動力、毅力和定力。一個有情懷的詩人,他的詩一定是有根的,一定是接地氣的,是有溫度的。劉德榮的家鄉(xiāng)墊江梁家塆連篇累牘地出現在作品中,說明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沒有丟失回家的路,作者和作品都是有根的,有地域之根、歷史之根、文化之根和生命之根!


蔣登科提到,劉德榮試圖以自己的人生哲學、藝術思考去回望來時之路,這種回望是向內的,以生命為底色,具有深度。他的自我解剖和反思看到了人生的真相,他以藝術的方式不斷地后退、后退,最后退回自身,退回本真,退回生命的真實。作品中流動著明顯的疼痛感。那是歲月之痛,生命之痛,是屬于他自己的疼痛。


重慶新詩學會會長胡萬俊在總結發(fā)言時表示,劉德榮的詩歌除了題材豐富、情感飽滿、詩意盎然等特色外,他的書名《身體里的鐵軌》《酒杯里的馬蹄聲》《微塵里的星空》本身就是一句好詩,給人一種巨大的沖擊力和想象力。此外,他的詩歌作品構思獨到,特別是結尾收句,往往都很出彩。他強調,“今天的作品分享會,其實正好也是川渝、成渝之間的一次成功的文化互動交流。重慶新詩學會要在市作協(xié)的指導、幫助下,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深入學習,深入實踐,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反映豐富多彩的生活,謳歌日新月異的時代!

針對新書《微塵里的星空》,劉年表示,劉德榮詩歌里的深情讓人想到故人、老酒、落日、水牛、土地廟等溫暖事物,這種深情在當下顯得彌足珍貴;張二棍指出,劉德榮用寓言般冷靜的敘述和金石一樣干練的筆法,將自我辯駁與周遭猶疑、內心忐忑與人間聲色交織起來,組成思辨之詩;王單單認為,劉德榮的詩歌率性而又真摯,語言樸白生動,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某些地域特色,更加貼近生活中的自我言說腔調;金鈴子贊道,劉德榮的詩歌,其意象、思想和感情大多皆圍繞故土親情,在陳舊的生活中寫出了陌生化,這是其詩的高度,其人的厚度。


在詩歌朗誦環(huán)節(jié),王淋、琚雪、鄭洪、阿湄、羅曉紅、林夕、裴玉玲、張儉、蘇勤、王家魁、王瑤等十余位朗誦者傾情演繹了劉德榮創(chuàng)作的《我和梁家塆》《你有一雙發(fā)光的眼睛》《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梭磨河》《你喂養(yǎng)我這虛無之聲》《這個深秋,我忍住哭》等詩歌。這些詩歌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內涵,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作家簡介

劉德榮,筆名山刺,重慶墊江人,現居成都。作品發(fā)表于《解放軍文藝》《詩選刊》《星星》《揚子江詩刊》《青年作家》《四川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出版詩集3部。獲重慶第七屆“銀河之星”詩歌獎,2022年度中國詩歌學會優(yōu)秀會員。他的詩歌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現了對人生、時間、愛與記憶的感悟。梁平、胡弦、龔學敏、金鈴子、曹紀祖、劉年、張二棍、王單單、楊獻平等著名評論家、詩人都曾對劉德榮詩歌給予過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