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
胡云昌 著
大約在三年前,我曾建議云昌把作品整理一下,出一本詩集。他說,作品需要提升,現(xiàn)在出版時機還不成熟。我想,這不是刻意的低調,因為他從不偽裝。
到了2023年初秋,一本沉甸甸的詩稿《紙上山河》,遞到了我手中。讀后,我意識到,云昌三年前的感覺是對的。火候未到,書出再多,也是枉然。
年近知命的云昌,早在中學時代就與詩歌交好。多年來,詩意一直縈繞著他,浸潤著他,籠罩著他。在云昌那里,詩歌是幸運的,被熱忱而純粹地愛著,而云昌本人也是幸運的,被詩意從容而優(yōu)雅地鑲嵌。于是我們看到,一個誠實而執(zhí)著的詩人活躍在他所鐘情的土地上,猶如一首流動的詩,將真、善、美播撒在心思所到的每個地方,將知、情、意刻畫在文字所及的每個角落。
多年的詩路跋涉,漫長而又釋然,艱苦卻也怡然。云昌在字里行間默默彰顯對詩歌的虔誠,對詩性的開掘,對詩神的回報。這需要深沉的愛心,堅定的的信念,強大的毅力。尤其在詩歌有被邊緣化趨勢的當下,困頓叢生,仍能癡迷不悔,一以貫之,讓人感佩!不但如此,云昌的詩歌不是文字的隨意堆砌,不是語句的雜亂組合,不是詩意的無病呻吟,不是藝術的故弄玄虛。對待詩歌如同對待自己,率性而自律。由此,云昌的詩歌在技藝上正走向練達,在內涵上正走向厚重,而他作為詩人的形象也正走向清晰。
云昌的詩最大亮點,是在集體記憶中,努力知常人所不知,見常人所不見,覺常人所不覺,洞鑒古今,睹微知著,進而賦予山魂水魄背后的人或事物新發(fā)現(xiàn),新內蘊,新闡釋。
正因為如此,云昌的作品耐讀。它是人文、地理的,也是歷史、現(xiàn)實的,是詩人心馳神往的,更是有個性、靈性和血性的。大氣、醇正、豐厚,而最有意義的在于他恰當?shù)匕盐蘸昧藗鹘y(tǒng)與現(xiàn)代的契合點,實現(xiàn)了景象、意象與歷史人文的有機融合與有效整合。從而,引領讀者進入深邃的境界和漫想的空間,傾聽人心深處一個時代巨大的顫動之音。
讀云昌的詩,如觀水墨寫意,大塊的墨色背后,交織著濃密的線條,風流、風景、風物、風情、風采……涌動其間。有溫暖的基調,又有淳厚的原色。觀古知今的朗闊意境中,足以讓人觸摸到家國情懷的質地、溫度、棱角和光澤。
云昌對書寫對象的體悟有著別樣的視角和表達。他力圖使實體與想象,自然與超然,歷史與洞視,思與反思,際遇與信仰,悸動與叩問在相互磨礪與和解中,打造詩歌智性而不失熱忱的浪漫精神。因此,云昌的作品,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人生與社會文化的經驗,他沉重的穿越與思考最終深刻地切入現(xiàn)實生活與生命的感悟。無論是滄桑還是悲憫,感懷還是禮贊,都隱含一種與別人區(qū)別開來的力量和可能。
之所以在古典情懷與現(xiàn)代觀念相融的過程中,我們讀出了悠遠的凝視和曠達的浩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昌對語言的獨特把握。他以一種非常個性化的方式把極具中國特色的詞匯解構并轉化為陌生化的語言,新穎性和沖擊力便承載起了他詩歌精神世界的厚度與重量。
誠然,詩途漫漫,我們不得不以敬畏之心,互勉前行。記得若干年前的一次飯局上,天琳姐看似隨意地對一位至交好友說了一句:要是你的詩中多一點蔬菜就好了,而且是新鮮的時蔬。這話我一直記著,因為它不是玩笑。它是在善意地提醒我們,詩歌的餐桌上,各色“小菜”風味各異,不可或缺。
毫無疑問,紙上山河,風光無限……
誰愿在自己的腳印里徜徉呢?
似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云昌更多更好的詩作將如期而至。
作家簡介
胡云昌,男,肢殘三級,涪陵區(qū)自強模范,涪陵區(qū)作協(xié)理事,魯迅文學院全國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學員,新山水詩踐行者。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十月》《星星》《北京文學》《飛天》《西部》《紅巖》《天涯》等報刊,有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曾獲得人民文學雜志社、詩刊社、星星詩刊社等單位主辦的各類文學獎項。
作者簡介
譚明,男,漢族,1959年9月生,重慶涪陵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一級文學創(chuàng)作、高級講師。出版詩集《烏江的太陽和雨》《光芒與蝶》《夢幻與鐘聲》《閃電與根須》等。作品獲第五屆、第九屆重慶市文學獎,并多次獲《詩刊》社、《人民文學》雜志社等單位頒發(fā)的全國詩歌大賽二、三等獎。被評為重慶市優(yōu)秀宣傳文化干部和十佳讀書人。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