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tài) > 文學信息 > 正文

《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出版座談會暨新書首發(fā)式舉行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3年9月18日      





《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

許大立 著


  9月15日下午,《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出版座談會暨新書首發(fā)式在渝北區(qū)財富廣場寬院子會議廳舉行。




  許大立曾榮獲重慶文學獎、人民日報大地副刊散文獎、中國報紙副刊連載作品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已出版《琴癡》《原罪》《瑞麗的故事》《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美麗的飛翔》《此愛綿綿》《在我的城市上空飛翔》《烈日下愛在生長》等多部文學作品。




  在座談會上,許大立談到了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特別的出版奇遇。2022年,許大立寫了一篇文章,發(fā)表在了《重慶晚報》和上游新聞上,這篇文章被言實出版社馮文禮社長看到后,輾轉聯系上了他,然后就有了這本書的出版。許大立說道,“最是那時光”是出版社馮社長所取,這是兩個新聞人的心靈共鳴。


  許大立目前擔任著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協名譽主席,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協主席江波在分享會上表達了對前輩的敬意:從許大立老師的字里行間,都能讀到他的新聞年華,都能感受到新聞人的情懷。在“名譽主席”的崗位上,許老師更是身體力行,不僅筆耕不輟,而且?guī)椭鴧f會的發(fā)展,關心著年輕作家的成長,不遺余力地提攜新人,有力地推動了重慶文學的繁榮發(fā)展。


  重慶日報副總編輯姜春勇說,許大立一直昂揚著對寫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他對重慶的熱愛是發(fā)自內心的,在他的文章中所表現出的這種不守舊、趕時髦的精神氣質,正是這座生生不息的城市所賜予的。他總是心懷希望,把時代帶來的傷痛與禮物一并收下,當作人生的教育,這些都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熱忱地關注社會、關注歷史,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是重慶文化的傳播者,也是重慶形象的塑造者。


  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冉冉也到會對新書的出版送上了祝福,她說,許大立老師的作品涉及生命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涌現于他筆端的歷史人物、山川風物、地域特性精神圖景,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具有巴渝特色和和煙火氣息的生活畫卷。他作品中正大的品格,開闊的視野,樸實明快的語言,有力地呈現了歷史與現實,死亡與新生,愛情與人性、剎那與永恒等多種意蘊,在給予我們閱讀喜悅的時候也帶給我們沉思和有益的啟發(fā)。


  中國言實出版社社長馮文禮在座談會上談到這本書的出版,確實是一篇文章引起的觸動——許大立的文字有一種樸素、豁達且富歷史縱深感的特性。后來再看到書稿,那些更多的寫重慶的篇章,寫家人的篇章,篇篇是佳作,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作品簡介


  《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共收錄了69篇文章,約26萬字,是許大立近年在報刊上所發(fā)表的隨筆和散文,其中有一些各級各類征文或報刊獲獎作品。全書分為“家國情懷”“心靈之聲”“筆走天下”三個部分,分別以慨嘆家國的今夕之變、體悟個人的生命經歷、記錄各地的風景人文為主題,將其貫穿起來的線索則是作者的家國情懷和那顆誠摯而敏感的心。





附:蘊含在心靈深處的脈脈溫情——讀《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


文/楊不寒


  世事如煙,浮生若夢。這樣的境界自是超然,卻也容易遭遇不堪承受的生命之輕,但人世間仍有一些值得我們永遠掛念的事物,并不會如煙如夢般一去了無痕。


  許大立就是這樣一位對社會人生抱有深情的作家,他的新作《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近日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書中共收錄了69篇文章,分為“家國情懷”“心靈之聲”“筆走天下”三部分。顧名思義,這三部分,分別以慨嘆家國的今夕之變、體悟個人的生命經歷、記錄各地的風景人文為主題,將其貫穿起來的線索,則是作者那顆誠摯而敏感的心靈。當然,作為散文隨筆集,其篇章內容的安排,并不會完全按照某類主題行事。事實上,該書也非事先擬定三個主題后才次第成篇,而是廣泛輯錄了作者比較滿意的前作,最后才概括出各個章節(jié)總題。這些文章,既寫及時感想也寫遙遠追思,既寫市井煙火也寫曠野山川,既寫親朋好友也寫邂逅的陌生人。


  縱觀全書,作者著墨最多的是重慶這座生育了他、也見證了他成長,并且正陪伴著他老去的城市。在《二叔的傳奇》《三代報國心》《永遠的江北城》中,作者交代了他幼年生于重慶,后又離開重慶,最后在8歲時回到重慶的經歷。在《這難道不是愛情》一文中,他以自豪的口吻寫道:“20世紀40年代末一個秋雨瀟瀟的夜晚,母親將我生在李子壩一條通往醫(yī)院的石板路上,于是我變成了正宗的重慶人。”重慶這座戰(zhàn)時首都,新時代的直轄市,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有強健的發(fā)展動能。她收藏了作者的紅色家史,又帶他領略著日新月異的現代景觀。在書中,作者不吝用大量筆墨來歌頌重慶的現代化發(fā)展。江北、渝中、北碚、江津、梁平等區(qū)縣的舊貌改新顏,高速公路、自然風景區(qū)、歷史人文遺跡等設施與場域的科學改造,都被他訴諸筆端,抒發(fā)對陳年往事的眷眷懷戀,卻并不陷入憂郁的書生氣當中。他總能從款款追憶里跳脫出來,放眼于時代發(fā)展的浪潮,共情于老百姓奔向小康的愿望,展現出一種擁抱新事物的樂觀心態(tài)。


  或許,作者在散文和隨筆中表現出的這種不守舊、趕時髦的精神氣質,正是這座生生不息的城市所賜予的。梳理作者對自己經歷的講述,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個離家奔波的孩童,在嘉陵江邊長成了那個高中生,又從江津的一位鄉(xiāng)村中學教師成為了四川音樂學院的大學生,而后再從業(yè)余作家改行報社記者,進而成為媒體管理者。他遇過難關,受過委屈,但始終樂觀前行。他篤信,只要心懷希望,總會柳暗花明。于是,他把時代帶來的傷痛與禮物一并收下,當作人生的教育,現今則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正因為有了這些寶貴的經歷,作者才更加熱忱地關注社會、關注歷史,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散文和隨筆也因之獲得一種樸素、豁達且富歷史縱深感的特性。


  當然,這本隨筆集內也不乏輕松趣味之作。如,第二部分中的《紅葉情事》《遙遠的心結》《路遇一只有殘疾的狗》等文章都透出溫暖和情趣。在不少篇章的描寫中,作者表現出他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蘊含著作者心靈深處的脈脈溫情。掩書而思,該隨筆集顯現出一種沉著大氣、從容不迫的氣度,作者用文字記錄下這些幻變無常的人世滄桑,既表明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美麗”的時代見證。

作者簡介


  楊不寒,本名楊雅,生于1996年,重慶奉節(jié)人。系云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中青年高研班學員,重慶文學院第五屆創(chuàng)作員,著有長篇小說《滿江紅》、詩集《醉酒的司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