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把春夏秋冬四季,比作宇宙交響的“起、承、轉(zhuǎn)、合”四個樂章,那么位于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無疑是這個四季樂章里由高音轉(zhuǎn)入低音的八分休止符。
漢字的造字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這不?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那個“處”字,活像一個頭戴皮冠、坐在椅子上歇息的人。處,止也;處暑,暑氣至此而止。
處暑一到,又悶又熱的三伏天就告一段落:太陽依然那么熾熱,但避開陽光的早晚,已經(jīng)有了一絲涼氣;樹葉依然那么濃密,但仔細(xì)翻檢,或許有一兩片葉子已經(jīng)開始泛黃;秋蟬依然那么鳴唱,但唱出來的歌聲,早已沒有了先前的激越高亢……“處暑滿地黃,家家修谷倉。”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qū),正是收割水稻的大忙時節(jié),趁著這所剩不多的晴好天氣,趕緊把稻谷搶收、搶曬、揚凈、進(jìn)倉,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疤幨钤园撞耍欣麤]有害。”忙完秋收,在收獲了玉米的旱地種上白菜,既躲過了伏旱高溫,又為冬季餐桌儲備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菜肴。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已經(jīng)不像夏天那么濃墨厚重、凝聚成塊。故而,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
每年處暑節(jié)氣,正當(dāng)農(nóng)歷七月七前后!捌呦Α惫(jié),或許要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
晴朗的夜空中,繁星朗照,一道銀河橫貫天宇。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明亮的星星遙遙相對,那就是牛郎和織女。每年七夕,便是他們鵲橋相會的日子。
老輩人傳說:夜深人靜時躲到瓜架下,就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相會的場景,聽到他們含情脈脈的悄悄話。若是待字閨中的少女,看到和聽到這些,便能夠收獲千年不渝的美好愛情。人間女子只要心懷虔誠,織女就把智慧和巧藝賜予她。
源于此,七夕節(jié)的風(fēng)俗,總是同牛郎織女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相連。
七夕來臨,姑娘們用香樟樹汁液兌水洗頭發(fā),將鳳仙花瓣搗碎染指甲。清涼如水的月光下,她們在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庭院里點上檀香,擺上涼床、桌椅,供上紅菱、白藕、蓮蓬、桂圓、花生、大棗等美食,同一個院落的姐妹們圍坐一起,一邊吃零食、拉家常,一邊對著頭頂?shù)目椗悄矶\心事。
有的女孩子還情不自禁唱起了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浪漫而溫馨的聚會,直到夜闌人靜、斜月偏西才戀戀不舍散去。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碧幨钍腔馃嵯募镜亩虝和nD,它有時像一個休止符,有時又像一個變音符號,或輕或重、或抑或升,使樂章的走向有些游移不定。但是,春夏秋冬的循環(huán)往復(fù),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處暑過后就是白露,就是秋分……就是碩果滿枝的金秋和瑞雪飄零的銀冬。
來源:重慶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