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xiāng)村|張文龍:時光之約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張文龍    日  期:2022年6月22日      


慢城之夜,來得較晚。暮色中,依稀可見一襲黑色輕紗的女子,面削如璣,眉骨高聳,清瘦奇矍。她獨自來到保合書院旁邊,書院創(chuàng)始人楊公紹書的衣冠冢前,立定,合十……

然后,寂然轉(zhuǎn)身,向保合書院裊裊而去!

這一幕,慢城有人見過,仿佛保合書院里的時光沙漏,倏現(xiàn)倏滅,如夢似幻,飄忽不定。

導游小姐楊曼麗的小蜜蜂叫著:

第一個老物件“秧馬”,它和水稻種植有關(guān)!把眈R”旁邊是打漁用的漁船、漁網(wǎng)……

游客一起圍攏來,嘖嘖稱奇……黃釉燈盞、錫燈盞、煤油燈……你看,那個白釉水壺上還刻著“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字樣……

楊曼麗講解到:“目前我們所在的 ‘保合書院’,就是保合村楊氏六世祖楊公紹書設(shè)館授徒的楊氏祖居,這里也是秀才灣傳奇故事的發(fā)生地……”

她停頓了一會,理理頭發(fā)。她清瘦奇矍的臉上,眉骨高聳,額宇放光,那額宇好似一座金山,富廣潤澤。

游客們相互議論著,評價著,逐一參觀“跬步堂”、“登科堂”、“考棚”等。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遴選人才是通過科舉,科舉有一套相對完整嚴密,相對公平的考試制度?婆e層級分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分別對應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梢,古時候一士成名,求取功名,也須過五關(guān)斬六將,方能脫穎而出。

仿古的“考棚”,青磚白線,格外醒目。一個考棚就是一個座位,相對獨立的封閉式空間,每一位考生端坐在里面,須連考三天,方能出的考棚。

“別以為能寫出一首詩、一篇文章就可以登堂入室,古時學子考取功名,還需要掌握很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才可被提拔重用。一句話,古代提拔重用的人才,都屬于復合型!

將《千字文》《三字經(jīng)》《聲律啟蒙》這些古代啟蒙教育的基礎(chǔ)課本倒背如流是基本功。熟讀經(jīng)史子集還不夠,還需要學習正確的傳統(tǒng)禮儀,書法、圍棋等人文藝術(shù)。正如“自信堂”的對聯(lián)所言:“志在春秋,行在忠義,此為鴻鵠志;雖有文字,亦有武備,法我圣賢行!

楊曼麗的講解流暢自然,一點不生澀,仿佛她就經(jīng)歷了科考,時不時還有一些體會之言,通俗易懂,如數(shù)家珍。

“話說明清時期,因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川渝地區(qū)人口驟減,保合村及附近村民多由湖北等地遷徙而來。當時的保合村里有陳、余、左、黃、楊五大家族。其中,楊姓為大家族,奉行耕讀傳家,家風士篤儒雅,當屬書香門第!

游客追著楊曼麗圍攏,生怕漏掉一個字。有些學生模樣的游客,還一直用筆記本記錄著,有的甚至將錄音筆或者手機伸到楊曼麗胸前,像是采訪一樣。

此刻,一定是楊曼麗給游客講起了秀才灣的傳說故事……

楊氏六世祖楊紹書,學識淵博,通曉經(jīng)、史、子、集,還具有仁愛化育之德,在當?shù)仡H有文名和威望,當?shù)剜l(xiāng)民都尊稱他為楊先生。他看著村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是辛苦。每天除了打打“幺地人”或者“川牌”,就沒有什么娛樂。于是,六世祖楊紹書經(jīng)過深思熟慮,說動父母,以楊氏祖居設(shè)館授徒,開起了鄉(xiāng)村私塾。他免費教學,為的是讓更多窮人家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

初時,私塾共招收到八名學生,為免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六世祖楊紹書便雇傭了一名書童做勤務(實為伙夫,做飯、做清潔等)……楊紹書的私塾是開門辦學,不拒絕任何人。只要一有空,那個余姓伙夫便去聽講,由于他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受到先生賞識。到了鄉(xiāng)試會考之期,楊紹書還出資攜伙夫一起趕考,師生十人都考中秀才。喜報傳來,一時間,震動鄉(xiāng)鄰,于是,先生辦學的這個灣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秀才灣”。

時隔幾日,村里又傳來一個消息:考官調(diào)取檔案時,發(fā)現(xiàn)楊紹書曾對朱熹注解的《四書》做了多處修改。這下,先生觸犯了法律,將被下獄問罪。

這可不得了,秀才灣同時出現(xiàn)兩個驚天消息,放在當下,一定瞬間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一是,秀才灣十名學子都中了秀才;二是私塾先生被除去秀才之名,還有可能蹲大牢。在過去,一人獲罪,將殃及池魚。同考十人,其余九人“秀才”之名是保住了,但至少不會被提拔,按現(xiàn)在的話說即是不得安排就業(yè),不得重用。

說到此處,楊曼麗眉毛一挑,話鋒一轉(zhuǎn),饒有興趣地介紹起秀才灣的古建筑來。

秀才灣位于龍河鎮(zhèn)保合村五組,古時候是一色木線白墻,古樸幽靜,屬于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筑風格。楊氏祖居就位于秀才灣中心,即今天保合書院的所在,背靠插旗山,面對長壽寨,坐南向北,是入川始祖楊公萬香之孫楊啟仁建造。楊氏祖居建造宏達,氣象雄偉,布局合理,堂徑幽深而又氣勢連貫,仿佛一氣呵成的長卷古畫。建筑系三重堂高大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院落四周林深竹茂,環(huán)境優(yōu)美。院前大石壩,長約兩百米,寬約二十余米,平坦寬敞,是打谷曬草,婚喪宴席之地。上堂屋到朝門口都設(shè)有天井、耳房、小石壩……兩邊還配置有多個小型花園;ㄩ_時節(jié),繁花競放,整個院落花香氤氳。院里老少婦孺,多于花下曬太陽、做女紅或嬉戲。

下堂屋裝飾有虎皮四扇大門,平時關(guān)閉,辦大事才開大門,家人均從兩側(cè)進出;⑵らT上有“鼓浪天池”、“名馨白露”二匾;特別是朝門口上“堪承帝襲”匾額,意為堪稱輔助帝王的將相之府。楊氏祖居的格局可謂匠心獨運,用心良苦,是激發(fā)后人奮發(fā)向上、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殿堂……

“那后來楊氏六世祖下獄了嗎?”有些年輕游客著急地追問。這,也許是游客更關(guān)心的故事呢……

百多年前,某一個風雨交加的雨天,在余姓伙夫的幫助下,楊紹書告別了爹娘,來不及與婆婆爺爺?shù)绖e,毅然趁夜出逃,從此不知所蹤。后來,楊氏家里人打聽得他流亡到云南昆明一帶,尚有后裔存世……家人哀其客死他鄉(xiāng),便為他立了一座衣冠冢,供后人憑吊。從此,楊家敗落……

楊曼麗環(huán)視四周,緩緩說道:“據(jù)民間傳聞,余姓伙夫掩護楊紹書出逃的當夜,楊紹書將一份手書一分為二,兩人各自藏好半張信紙之后,相互拜別!

楊紹書不顧大雨如注,仰天長嘆:“想不到,你我出發(fā)趕考在插旗山,如今逃亡也在插旗山。當初送你我趕考,尚有鄉(xiāng)親;而今,護我逃亡,唯有你!兄弟!

余姓伙夫拜跪于地:“先生大恩不言謝,學生定當守約!先生此去,須自己珍重!”

講解到此,楊曼麗突然打住,眼中似有淚光閃爍……

太陽偏西,斜照在秀才灣的水塘和樹林里,仿佛這些村落民舍、花草林木也游移不定。

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秀才灣一色木線白墻,引人注目;李家灣一片白墻青瓦,溫婉素雅,如小家碧玉;石廠灣一體紅磚木色,顯示出原鄉(xiāng)風貌……這里,素有“一家炒菜全灣香,下雨從不濕衣裳”的美名,鄉(xiāng)風淳樸,自然和諧……

隨著長壽慢城的打造,如今保合村蝶變,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秀才灣也不例外,塑了牌坊,新增景點秀才湖、兒童游樂世界,景觀步道等。一夜春風雨,農(nóng)家樂、民宿也春筍般冒了出來。

村里的大學生余詩晨,就在此時抓住機遇,放棄了大都市數(shù)十萬年薪的高管職位,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政府的幫助下,創(chuàng)建了君子山居……

“一個鄉(xiāng)村民宿,一年的收入能抵得上大企業(yè)高管的年薪?這個姑娘,真是憨了!”村人多有不解。

余詩晨的君子山居,一開始運營,便生意火爆,客人盡是大城市來的城里人。有時,生意太好,忙不過來也安排不下,余詩晨還介紹客人到其他農(nóng)家樂就餐住宿。她還親自引路,親自講解秀才灣的來歷和傳奇故事。

原來,這個君子山居的老板余詩晨,就是當年那個書童余秀才的后人。

慢城的開發(fā),讓余詩晨信心百倍。雖然她向村里老人打聽過楊氏家族的事情,結(jié)果都一樣,但是,她寧愿相信楊公紹書一定還有后人在。因此,她每天黃昏,或者夜深人靜之時,都會登上觀景臺(插旗山),守望著遠方,明確地講,是云南的方向……心中默念著百年之后的楊家后人,能早日出現(xiàn)。

君子山居位于秀才灣保合書院旁邊,背靠羅盤山,視野開闊,萬畝橘林任你馳目騁懷。余詩晨給君子山居的建筑、景觀,環(huán)境配置到客房設(shè)施,均采取了“新鄉(xiāng)愁主義”的配搭。她非常喜歡。特別“新鄉(xiāng)愁主義”那個“新”字,總能讓她感動莫名,甚至喜極而泣。百年!鄉(xiāng)愁本是舊的,那個“新”字,仿佛是引路老人,能引人回到百年前?她在陽臺上轉(zhuǎn)身,擦擦眼睛……

夕陽西下之際,余暉脈脈,君子山居與周圍的傳統(tǒng)村落融于一體……仿佛歲月沒有走遠,而是一切靜好。

她平時除了打理一下民宿的生意,就是留心觀察每一個來自遠方的游客。她多么希望那個“楊家哥哥”能奇跡般出現(xiàn)在面前,與她一起耕云種月,遙指詩與遠方啊。

對了,想到“耕云種月”,余詩晨會心一笑。今天有個書法家,就為保合書院寫下了“耕云種月”橫幅,讓她一時間有了時光穿越之感。可那個書法家寫完后,就擱筆而去,抬頭連看也沒有看一眼就站在他旁邊的余詩晨,就隱入人群中。她本來還在想楊先生辦私塾,教人識字斷文,不就是授予人們“耕云種月”的生活嗎?讓人們生活安寧、精神富足嗎?這個書法家百年之后,能與楊先生之期望相通相融,先生一定高興吧。

“假如,他是楊家哥哥多好!”余詩晨浮想聯(lián)翩……

“余老板,有十二個游客要住宿,您安排一下!

余詩晨一看,是導游小姐楊曼麗。她趕緊下樓接住。當她與楊曼麗正面相照,令她頓時感覺想起了什么,又像失憶一般,那般空明而又格外遙遠……

她在苦苦搜尋楊曼麗的眼神,在哪里見過?

“先安排客人吧!彼龑Ψ⻊諉T小左吩咐道。

小左是秀才灣五大家族之一左家的后人。小左非常能干,人挺機敏、精明,就是話有點多。哪個客人不喜歡吃什么,哪個老年游客走掉了隊,哪個游客把貓當成狗兒……她都會向余詩晨匯報,并且還要嘮叨半天。不過,話說回來,話多的人,也有討人喜歡的一面。

比如,此時她向余詩晨說起那個楊曼麗,余詩晨就很專注地聽。

“余總,你聽說沒有?那個導游楊曼麗,嘿多游客都喜歡她呢。你知道為什么嗎?”

“不知道!”

小左洋洋自得地說:“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喲!機靈鬼!

“嘿,這就是你不愛接觸人的好處吧!那個楊曼麗是昆明人,獨女,至今獨身呢!”

“怎么,你想給她介紹對象不成!

“不是不是!毙∽筮B連擺手道:“我自己的事都還沒有著落呢,哪顧得上別人哦。你別看我平時話多,真要做那事,就不行了!

“哈哈,原來你也膽小如鼠。 庇嘣姵烤o接著,面帶狐疑地問:“你怎么知道她是昆明人?”

“吔,慢城那哈不是來了一撥云南的游客嗎?還在我們這里吃飯呢。其中有楊曼麗上昆明大學的同學。說她報考九寨溝導游都考起的,她硬是不去。她說她要到長壽慢城來,只選這一處來當導游!

“為什么?九寨溝多有名啊,怎么不去?”

“她來慢城工作啊,是為了找人!!”小左大聲說。

“啊?”余詩晨驚呆了。

此刻,余詩晨突然聯(lián)想到楊公。今天,余詩晨欣賞完書法家的揮毫潑墨,正浮想聯(lián)翩地走出書院,在正堂一回頭,突然發(fā)現(xiàn)楊曼麗站在楊公畫像前凝視,驚人的相似。她此時才想起,楊曼麗每次帶團講解,從書院出來,都要定定地回望一會書院……

難道她……竟是……她不敢多想,趕緊翻出一個精致的檀木匣子,取出一張紙片,飛快地跑到觀景臺上去,大聲對爺爺說她找到楊家后人了!

不料,有人先她登臺,面向西南方,合十默誦著什么。一襲黑色輕紗,清瘦奇矍。余詩晨慢慢地靠近她……她心里五味雜陳。

“余姐姐,你那半張信紙,還在嗎?”一襲黑紗語氣輕緩,有些哽咽。

“您,您,您就是楊公的后人?!”余詩晨語氣飄忽不定。她想起爺爺臨終前,交給她這半張紙,語重心長地囑咐她要報恩,若楊公后人是男性,就得以身相許……想不到!

“還是將信紙合起來,看看吧——這百年之約!”楊曼麗緩緩地轉(zhuǎn)過身。

兩個半張信紙終于合攏。原來,楊公與余姓伙夫相互感恩,遺書給子孫,永結(jié)秦晉之好……

兩個女子仿佛隔著世紀之遙,又像堅決完成一項重大使命一樣,慢慢地擁抱在一起。

一切都靜止了。

“妹妹,我在這里開君子山居,就是為了等你啊。”

“姐姐,我堅決來慢城工作,也只為找到你!因為爺爺去世前,給我這半張信紙,叮囑我一定要回到故鄉(xiāng),找到余家恩人的后人!”

“妹妹,你我都是女兒身,結(jié)婚是不成了,不如,將這百年婚約燒掉吧?”

楊曼麗說:“不!姐姐。我們兩家人的后人團圓了,不如奉著百年之約,再次祭拜先祖之后,將這張百年婚約捐給保合書院吧。可好?”

“全憑妹妹做主!”

楊曼麗與余詩晨雙雙并立,在楊公衣冠冢前,深深地拜下去……

此刻,保合書院四周,響起不絕于耳的吟誦:“農(nóng)舍書聲瑯,遠村禾苗香;隔窗圣賢語,入耳醍醐蕩;跋涉會三關(guān),暮登天子堂,歸來正綸巾,共賀秀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