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血脈》能被未來文化公司選中,由哈爾濱出版社免費出版,我認為此書有三大優(yōu)點。
一是感情真摯飽滿。
《土地的血脈》作者是用心在寫作,流出的情感,血一樣的滾燙,火一樣的熾烈,特別是對父母、鄉(xiāng)情、故土,每個字都飽含深情。第一輯中的前八篇,每篇都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有鄉(xiāng)村的泥土味,糞味,樹葉的腐爛味和莊稼的清香味。
作品不能感動自己,哪能感動他人?
所以我說,在幾十部書稿中,《土地的血脈》能被選中,是因為作者的感情豐厚、充沛,如長江之水,滔滔滾滾,長流不息。感情真摯,如鹽結(jié)晶,不含半點雜質(zhì)。
張清明人生坎坷,少年輟學,回家務農(nóng);楹笈茑l(xiāng)村客車,然后在城里打臨工為生。她的苦難經(jīng)歷,成了她寫作的寶貴財富。這些年她的創(chuàng)作,厚積薄發(fā),就是源于她的扎實生活。盡管苦難的生活讓她勞累,但同時又讓她從中咀嚼出人生的真諦,品嘗到人活著的百樣滋味。
作家占有素材,有偶然的因素,很多時候是命運的不公和社會的歧視造成的。得之不幸,寫之又幸。
二是細節(jié)真實,再現(xiàn)了濃郁的鄉(xiāng)村風情。
現(xiàn)在很多散文,粗糙,只有輪廓,沒有細節(jié),顯得有骨架,無血肉,讀起來干澀。《土地的血脈》用真實的細節(jié),再現(xiàn)了作者苦難的鄉(xiāng)村生活,描繪出了美妙的鄉(xiāng)村風情,刻畫了出形形色色的鄉(xiāng)村人物。比如《母親的美味》中對鹽菜的描寫:“正月初九一過,就是立春陽氣上升的時段,所有的蔬菜都要慢慢抽薹變老,大蒜抽薹、白菜抽薹,牛皮菜(瓢兒菜)栽得比較晚,還可以留一段時間,但三月青菜和大頭菜、榨菜之類的已經(jīng)快要抽薹,需要立即清理,騰出地來種四季豆、豇豆、玉米、紅薯......”沒得長期的農(nóng)村生活,根本觀察不到這么細致。在《罩子坡》里,她寫道:“新娘子頭上別朵紅花,也有故意不戴花的,一身的衣服上紅下青。新郎是一身藍色卡其布的衣服,新人腳上都穿一雙白邊黑幫平底布鞋,寓意一生平平安安。結(jié)婚那天不興穿膠底鞋,不然婚后會焦心愁苦。”生動的描寫,凸現(xiàn)了上世紀70年代的農(nóng)村青年青春苦澀和歡樂,而且還有一種浪漫和不忍。那年代的婚姻,是一碗苦水中難得的一粒糖果。
沒有細節(jié)的散文,就像田野的稻草人,做做樣子,只能嚇嚇麻雀。
三是對歷史的反思和靈魂的拷問。
《土地的血脈》中,最優(yōu)秀的篇什,是寫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前期的生活,是對她的家鄉(xiāng)罩子坡的反復詠嘆,是對親人的眷眷思念。
作者多篇寫到她的家里窮,兄弟姊妹多,吃不飽飯。她是老大,從小就得幫著大人干活。父親不準她上學,還因為父親心里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當然,最關(guān)鍵的還是時代。大集體生產(chǎn),造成人哄地,地哄人,吃不飽飯。盡管作者寫得比較婉約,還是含蓄地表達了她對那個時代的批判。作者筆下的父親、三叔、奶奶、外婆、篾匠二哥等人物,有的性格明顯變態(tài),比如奶奶對母親的苛求,比如父親的男尊女卑思想等等,既有傳統(tǒng)文化中的毒素影響,也有殘酷現(xiàn)實的逼迫。親二姨和母親的不和,自私的三叔,是人性中的復雜性造成的。作者很多篇幅,是在拷問靈魂。目的當然不是記仇,不是要證明誰對誰非,而是要寫出人性的復雜,揭示人性的丑陋!蹲詈蟮幕ㄩ_》在書中,比較獨特。因為其它文章,都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寫的,絕大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稱。惟有這篇,使用的是第二人稱。這是對“你”,我的母親,深情的呼喊,是內(nèi)心的悲愴,是情不自抑的滴血悲憫,也是對靈魂的拷問。“有時候覺得愧對女兒這個稱呼,作為女兒的我,時常記不得在某個節(jié)日里為你燒一點紙錢;作為女兒的我,總是忘記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在哪一年;作為女兒的我記不起你的生日......”讀到這樣的文字,我也潸然淚下。因為我對我的父母,也是常常忘卻這些的,因此我的靈魂同樣不安。
《土地的血脈》優(yōu)點還很多,比如地域風情濃郁,文字質(zhì)樸簡潔等等。但是,我還是要談談這本書的不足,有利于作者和我的共同提高。
一是,整體來看,這本書前重厚輕,沒有達到作者這么厚實的生活,這么復雜的人生,這么癡情創(chuàng)作應達到的思想高度。主要表現(xiàn)在對70年代,作者兒時的社會現(xiàn)實,鞭撻的力度還不夠,挖得還不深。我是深為之惋惜。當然這也有作者經(jīng)歷、閱歷以及知識積累有關(guān)。作家都想把作品寫深,但不是想深就深的。要做很多寫作外的工夫,文史哲經(jīng),只讀文學書籍是遠遠不夠的。學會思考,是作家必須的功課。有獨立的思想,才是作家成熟的標志。
二是部分文章,顯得散之有余,凝練不足。比如《趕場》,寫得太泛泛,沒有寫出魏家場的特色、個性,以及為什么改革開放以來,自由市場就繁榮,還有這些年鄉(xiāng)場衰敗的社會原因。這篇是可以寫得更好的。有的文章,寫得隨意的,比如《親情相聚》,本來可以深挖鄰里關(guān)系的變遷,寫出人性深度的,但作者卻擱筆了,也為之可惜。
《土地的血脈》是張清明的處女作,我相信,以她的天賦,她的生活積累,還有她對文學的癡情追求,今后一定能寫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