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子,重慶下半城的這條小街巷,藏著多少故事?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0年12月10日      

    來源:重慶日報

       一條渝中區(qū)下半城的小街巷,藏著多少故事?12月9日,由重慶出版集團、重慶日報、重慶市作協(xié)主辦的《花街子》新書發(fā)布會在渝北區(qū)佳華·99藝術長廊舉行。

▲12月9日,《花街子》新書發(fā)布會在99藝術長廊舉辦。 記者 魏中元 攝/視覺重慶

      《花街子》是重慶作家曾憲國繼《嘉陵江邊一條街》和《人市》之后,出版的第三部小說集,今年9月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發(fā)行。在該作品中,他以渝中區(qū)下半城一條真實存在的小巷——花街子為“根據(jù)地”,以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和喝壩壩茶時聽到的趣聞等為創(chuàng)作素材,描繪出充滿溫度的重慶市井生活畫卷。這位77歲的作家仍在樂此不疲地書寫花街子的故事,他說:“我愛花街子,花街子的魂已注入我生命中!

▲《花街子》書封。(重慶出版集團供圖)

      《花街子》講述了哪些精彩故事?曾憲國為何對花街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與會專家學者如何看待曾憲國的創(chuàng)作?

       通過市井故事關照現(xiàn)實生活

      《花街子》以渝中區(qū)一條真實的小巷“花街子”為書名,由《入戲》《彌合》《別無他求》《南麻布的家》等四部中篇小說組成。

花街子是條短小的背街小巷。短到什么程度?在曾憲國筆下,“若點燃嘴上的煙,呼出的煙子還沒在嘴邊散去,街就走完!毙∠镫m短,但給予了曾憲國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

“除《南麻布的家》外,其余小說的創(chuàng)作素材全部來自于花街子和喝壩壩茶時兄弟伙擺的龍門陣中,我將這些素材進行組合,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曾憲國說,小說中的市民,無論是從大山走出的農家女孩,還是熱戀中的老人,都勇敢面對現(xiàn)實,執(zhí)著追求美好生活,他們堅韌不拔、待人友善,是重慶人的縮影。

▲曾憲國與讀者分享他心中的“花街子”。 記者 魏中元 攝/視覺重慶

其中,《入戲》講述出身寒門的邱小惠在下半城打拼過程中邂逅愛情的故事;《彌合》寫的是退休教師羅長貴喪妻后與兒子產(chǎn)生隔閡,親情最終彌合了感情縫隙;《別無他求》寫的是老年喪妻后的李渝山,不顧女兒反對,與亡妻的閨蜜易華展開的一段黃昏戀情;《南麻布的家》講述了一家三口赴日本東京生活,房東松花奶奶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的故事。

小說中的人物雖然彰顯著重慶人耿直、豪爽的性情,但故事卻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關照,是當下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生動寫照。

“我有很多工人朋友,他們和兒女相處融洽。反倒是一些知識分子朋友,和兒女之間總有一些隔閡。寫《彌合》這個故事,是希望長輩和晚輩之間可以多一些換位思考,畢竟血濃于水!痹鴳棁f,對親情、愛情的探討貫穿他的創(chuàng)作始終,“《別無他求》告訴年輕人,老年人也有追求愛情和幸福生活的權力,應該尊重并理解他們的選擇。”

為了讓作品更貼近重慶人的語氣、談吐與腔調,曾憲國運用了原汁原味的方言寫作手法。重慶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出版社在編輯過程中,保留了這種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讓作品流露出巴渝風味。

      和其貌不揚的花街子難舍難分

在日常生活中,曾憲國是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他喜歡聽古典音樂、沖咖啡、看電影,但他生活中最難舍難分的,還是充滿煙火氣息的花街子和壩壩茶。

曾憲國是如何與這條小巷結下不解之緣的呢?“上世紀80年代,我進入重慶日報副刊部工作,重慶日報家屬院緊挨著花街子。”他說,“我熟悉這條街,就像熟悉自己身上的每一片肌膚、每一寸血管,這是一個讓我感到舒適、愜意的地方!

▲12月9日,讀者與重慶作家曾憲國(右二)交流。 記者 魏中元 攝/視覺重慶

      曾憲國14歲時就踏足社會,當過搬運工、電工、煉鋼廠工人、煤礦工人、外線電工等!拔以诔菂^(qū)供電局一干就是18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被調到重慶日報工作的前一天都還在電桿上工作!痹鴳棁嬖V記者,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喜歡喝壩壩茶,在那段歲月中,他聽到了不少故事,認識了不少有意思的普通人。在他看來,外線電工工作是他與這些尋常百姓聯(lián)系的接合點、認識社會的重要課堂、小說創(chuàng)作的源泉之一。

      進入重慶日報工作后,曾憲國在工作中采訪了不少個體戶,積累了不少創(chuàng)作素材,寫出了《嘉陵江邊一條街》《人市》《霧都》等作品。他說,他的創(chuàng)作成果和花街子的滋養(yǎng)密不可分。花街子在不少人看來其貌不揚,但在他的眼中卻充滿魅力——蹲在街上大快朵頤的民工、賣油鹽醬醋茶的小店、開飯館的商販讓他沉浸在蒸騰著熱氣的生活氛圍之中,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

      “我生活的下半城,是我小說的立足之地,那里的人和事,構成了我小說書寫基層人物的創(chuàng)作原素,那里人們的喜怒哀樂在我作品里得到了反映。”曾憲國說,他會持之以恒書寫老百姓的命運。

      曾憲國小說的魅力,得到了業(yè)內人士關注和肯定。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石一楓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恰因對生活充滿熱情,曾憲國發(fā)現(xiàn)了一個煙火江湖,也發(fā)現(xiàn)了一條創(chuàng)作小說的獨特路徑。

      《人民文學》原副主編寧小齡則這樣評價:“曾憲國是一個對世俗與市井萬象充滿激情的參與者、觀察者和書寫者,我們應該為他繪制的重慶下半城與花街子的小說版圖,為他的地域性敘事,為他小說中熟稔的重慶方言,以及他書寫的那些尋常百姓的命運,給予關注與肯定。”

      一個作家和城市相互守望

      與會專家學者如何看待《花街子》的文學特色呢?

      重慶市作協(xié)相關負責人說,從《花街子》中,可以通過作者真誠的書寫,從普通市民的種種經(jīng)歷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諦。詩人、散文家、市作協(xié)榮譽副主席李鋼說,《花街子》是一扇觀察普通市民生活的門,通過這扇門,可以感受到市民最真實的喜怒哀樂,感受到這個時代躍動的脈搏。

▲《花街子》簽售現(xiàn)場。

      “《花街子》是一部很有辨識度的作品!痹u論家、《紅巖》雜志常務副總編歐陽斌表示,曾憲國是一個耿直、儒雅的人,他的作品中散發(fā)著老重慶的氣場,具有鮮明的本土化特色。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張文浩進一步指出,曾憲國的作品是本土寫作與現(xiàn)代視野相融合的典范。他將生活體驗融入寫作的同時,淡化了重慶作為現(xiàn)代化城市的摩登氣質,其作品所折射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和社會意義,“每篇小說都生動闡述了不同類型的情感,值得讀者深思,小說開放式的結尾則給讀者以想象空間!

      著名作家許大立說,陜西作家陳彥反映城市基層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裝臺》已拍成電視連續(xù)劇,正在央視熱播,曾憲國的小說充滿巴渝風情,完全有基礎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搬上屏幕,“希望觀眾通過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走近重慶這座獨具魅力的山水之城。”

      重慶日報相關負責人說,從曾憲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作家和城市的相互守望和彼此成就。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扎根生活,所塑造的人物就像黃桷樹一樣,不管土地再貧瘠,也能扎下根來,不僅能存活,還能活得繁盛。重慶日報將不遺余力扶持重慶作者,助力提升本土作者創(chuàng)作水平。

      記者:趙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