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樊家勤,男,筆名四季逸,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重慶公安作協(xié)會員、渝中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現(xiàn)為渝中區(qū)警察協(xié)會特約研究員,三級警監(jiān)。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fā)表文學作品200多篇。出版長篇傳記作品《賀龍在西南》、《周恩來在重慶》,紀實文學《警探神箭》,小說《虎穴斗智》。多部書籍收入多篇文學作品,其作品多次獲獎。
重慶作家網(wǎng):樊老師,你是怎樣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是怎樣想到以周恩來為主題寫部作品的?
樊家勤:機緣巧合吧。原先我在重慶市公安局辦公室從事打字工作,后來由于眼睛受損,上級調(diào)我到渝中區(qū)公安分局檔案室工作。
那次工作調(diào)整對我來說是個契機。當時我那個檔案室,負責整個渝中區(qū)公安方面檔案的指導、收集、整理、查閱等工作。渝中區(qū),是重慶的母城,陪都時期,全國很多名人和政府要員都集中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在與檔案打交道過程中,我看到了有關較場口事件的資料,看到里面記載有周恩來的只言片語,這一下激發(fā)了我的興趣,便有意識地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這一查,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看到了周恩來曾出現(xiàn)在較場口事件中,看到了較場口事件的整個過程。
重慶作家網(wǎng):您用新大陸比喻你當時的發(fā)現(xiàn),當時您的心情應該是激動的,甚至是沖動的吧!有種一探究竟的沖動,有種想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出來的沖動。
樊家勤:你說的太對了。1991年,我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收集周恩來在重慶的資料。在收集過程中,我也在思考表現(xiàn)形式的問題。一天,我在解放碑逛新華書店,無意中看到一本紀實文學作品,我突然感到表現(xiàn)形式有了。接著,我抓緊時間廣泛收集素材,覺得僅僅憑檔案室這點資料遠遠不夠,便到重慶圖書館、紅巖村、曾家?guī)r(周公館)等地,收集資料、采風、訪問老人等等。
重慶作家網(wǎng):前期查閱資料上您做了這樣充分的準備,后面寫作出版應該順利吧。
樊家勤:遇到了些困難。1997年3月,我一個悶頭潛入到創(chuàng)作的海洋里。那時,我已安家,居住環(huán)境不是很好。為了不影響妻子和兒子睡覺,我安排兒子去大臥室與他媽媽一起睡,我就在小臥室將書柜當桌寫作。我寫作幾乎是廢寢忘食的,經(jīng)常是凌晨三四點鐘才睡覺,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經(jīng)過幾個月的鏖戰(zhàn),1997年下半年,書稿以長篇的形式完成。想到1998年3月是周恩來誕辰100周年,我便懷著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將稿子送到重慶出版社,希望重慶出版社能夠出版。
之后,出版社編輯打電話叫我去一趟,對我說:題材很好,準備報“五個一工程”(那時我并不知道“五個一工程”是什么意思),但內(nèi)容要充實、寫作技巧還需加強,多增加描寫,每個章節(jié)的結尾要能抓住讀者往下看。編審楊希之具體指導需要增加哪些內(nèi)容。
根據(jù)出版社的意見,我將稿子進行修改、補充。改好了,我把新稿再送出版社。這次,得到了出版社認可。我滿懷期待以為書能夠順利出版,誰知期待落了空。
重慶作家網(wǎng):可以想象,您當時的情緒肯定很低落。面對當時那種情況,您是怎么應對的。
樊家勤:書稿拿回家壓在書柜里,開始總不是個滋味。我仍在繼續(xù)尋找機會,看到哪里有征稿,哪里有出版的消息,我就去投送,但不管怎么投,都如石沉大海,加上出版形式又發(fā)生變化,除了一些影響不大的報刊選用一部分外,根本出版不了。后來細想,壓就壓著吧,寫作不能停止,調(diào)整心態(tài),繼續(xù)。
那時,我的工作決定了出現(xiàn)的一些素材離開了職業(yè)不好擁有。我便抓住這個機會,一邊工作,一邊收集素材,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一些與職業(yè)有關的文學作品,發(fā)表在國家省市級的報刊上。
2006年4月,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在黃山召開,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會議。在會期間,機緣巧合結識了人民出版社編審、宣傳策劃部的主任孫興民。他得知我寫了一部關于周恩來在重慶的書稿,就叫我回去按照他給我名片上的電子郵箱地址發(fā)給他。回到重慶后,我整理好書稿給他發(fā)了過去。
重慶作家網(wǎng):當時您心中再次燃起希望了吧!
樊家勤:是的,但沒想到迎接我的是一次漫長的等待。一天,我打開電子郵箱發(fā)稿件,看到孫興民在我發(fā)去的書稿郵件中作了收到的回復。在后來的往來中,他說我的書稿只要通過,一旦運作起來很快,一個月左右都能出來。
2011年底,他突然來短信說,給我寄來一快遞,注意查收。幾天后,我收到人民出版社發(fā)來的“圖書出版合同”,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激動的。
2014年5月,孫興民來短信:告訴兄一個好消息,《周恩來在重慶》書稿終于送審完成,中央文獻回復可以安排出版了,真不容易啊!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將送審書稿返回,我抓緊安排三審三校,爭取早日出版,
幾經(jīng)周折,書終于出版了。我得到書后,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心里很舒暢,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真是很不容易啊。
重慶作家網(wǎng):樊老師,后來《賀龍在西南》的出版應該順利吧!
樊家勤:還好吧,總的來說比上次要順利一些。我在完成《周恩來在重慶》的初稿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賀龍在西南》的創(chuàng)作。
2014年,孫興民到重慶召開《周恩來在重慶》新聞見面會時,我給他說正在修改另一部書稿《賀龍在西南》,他聽后覺得這也是很不錯的重大題材,叫我定稿后發(fā)給他。這種選題的一大難題是送審,由于我寫的賀龍涉及到黨史國史軍史,需要這三大相關部門審查,很麻煩,很費時,如果有一個部門沒通過,書稿就可能會泡湯。好在經(jīng)過一番等待,終于走過三大關口,順利出版。
重慶作家網(wǎng):這兩部作品是您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才完成的作品,一面世即在社會上引起不錯反響,讀者們對您的作品是怎樣評價的。
樊家勤:謝謝。網(wǎng)上有評論認為:樊家勤創(chuàng)作的《周恩來在重慶》為咱重慶爭了光等等。
《賀龍在西南》出版發(fā)行后不久,在讀者那里得到了肯定。一些讀者這樣寫道:“親愛的朋友,祝賀你讓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賀老總再次再現(xiàn),了不起!薄胺仪谑且粋非常勤奮的作家,歷時20年創(chuàng)作的《賀龍在西南》,達到了紀實文學的又一個高峰”。
書店在推薦《賀龍在西南》時這樣說道:本書作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實事求是精神,遵照“史文結合,以史為主,文為史服務”,“既要有可信性,又要有可讀性”等原則,按歷史本來面目秉筆直書。
還有人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心意:賀樊家勤《賀龍在西南》出版//紅色表喜慶/樊籬圍著情/家書含蓄親/勤勉連著耕/作協(xié)藏著虎/群中臥有龍/大沙以文趣/詩意話人生
重慶作家網(wǎng):最后您能和我們分享你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感受嗎?
樊家勤:文學創(chuàng)作是辛苦的,辛苦得不能有半點的馬虎,但作品一旦發(fā)表又是愉悅的。持之以恒,必有收獲。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