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評論 > 正文

人性本真美的著力書寫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5月11日     

——評中篇小說《我不叫劉曉臘》

鄭京鵬

青年作家王棵的中篇小說《我不叫劉曉臘》,在《人民文學》2015年第四期發(fā)表后,我在微信中跟一位文友交談時,他把“劉曉臘”誤寫成了“劉曉梅”。為啥寫“梅”而不寫“臘”呢?文友告訴我,因為在他的思維定勢中,有一個“臘梅”的具象,一看到“臘”字就想到了“梅”字。這雖是一個笑話,但與《我不是劉曉臘》的創(chuàng)作十分相關(guān)。

在眾多的讀者中,恐怕這樣的誤寫不會是一人,而王棵卻出其不意,打破了人們的這個思維定勢,讓作品中的主人公跟“劉曉臘”關(guān)聯(lián)而不跟“劉曉梅”關(guān)聯(lián)!這樣一來,作品從題目開始,就不落窠舀,有了新意,增強了讀者閱讀的興趣。當你閱讀了整部作品之后,你就會進一步這樣深切地體會到!這不能不說是作家的匠心獨運,有意為之!首先,我為作家的這個別出心裁的標題點贊!

下面就來說說作品的女主人公為啥跟“劉曉臘”有關(guān)聯(lián)吧。作品中涉及到“劉曉臘”這個名字的地方有三回:第一回是女主人公的丈夫方大億在稱呼中,沒有鼻音(n)而只有邊音(l),將“娜娜”喊成了“臘臘”;第二回是于律師在一審、二審的辯護中,也左一個右一個地稱呼證人“劉曉臘”;第三回是女主人公在終審前一個晚上的夢境里,法官竟然叫他“劉曉臘”女士!對這些發(fā)音錯誤的稱呼,劉曉娜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對丈夫,這是她“最不能滿意的”;對律師,她“在不知不覺間笑出了聲”;對法官,他居然糾正道:“法官同志!”“我叫劉曉娜,是na!不是la!請您讀對我的名字!睆膶@三回稱呼錯誤的態(tài)度來看,劉曉娜第一次只是不滿意,第二次就有了蔑視的味道,第三次則是完全地否定!

女主人公的態(tài)度為啥這樣一步步地升級呢?這就涉及到故事的核心內(nèi)容了。劉曉娜,老家在四川宜賓農(nóng)村,她念過大學,大專學歷,財會專業(yè)畢業(yè)。因為不好找工作,便和丈夫方大億一起來到城市,在靠近民安路的紅帽子巷安定了下來。劉曉娜開了一個小雜貨鋪,經(jīng)營著小生意。丈夫則開著電瓶車,做起了送水工。他們吃住都在小雜貨鋪里。說白了,這兩人其實就是一對進城務(wù)工的新住民。在他們當中,不乏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在城市里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了地位和身份都不錯的人,但大多數(shù)的生活質(zhì)量是不高的,只要在城里有一個落腳處,有事情可做,除能掙到飯食錢外還略有結(jié)余,甚或受到別人的尊重,也就心滿意足了。用這個標準來看,劉曉娜夫婦是達到了,然而一個突發(fā)的馬路事件把女主人公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她的丈夫以及其他相關(guān)的人都牽扯了進去。

那是一個早上,劉曉娜的小雜貨鋪剛開張,就聽到從附近的民安路上傳來一陣急剎車的聲音,循聲望去,只見吳秋蘭老太太躺倒在了街道的馬路上。旁邊停著一輛白色大眾寶來車,穿蕾絲收腰撞色連衣裙的車主林謹快步跑到老太太身邊,蹲下身去,卻又趕緊站起身來,快速地往她停車的方向跑去。這時,誤會就開始了。劉曉娜以為林謹要跑,出于善良、堅持正義和打抱不平的本能,她攔住了林謹。然而,林謹不是要跑,而是要拿護心丸給老太太服用。劉曉娜認為林謹太狡猾,這樣做是逃避責任。接著警察趕到了,處理了現(xiàn)場之后,就將劉曉娜和林謹帶去調(diào)查。

劉曉娜是證人。她憑自己的所聞所見就推斷林謹是肇事者。以致后來吳秋蘭老太太住進醫(yī)院,林謹交了2萬元住院費、買了糖果慰問的行為,都沒有改變劉曉娜的證詞。因此在一審和二審時,她都堅持自己證詞的真實性。后來當她了解到林謹?shù)募彝デ闆r和為人后,心里十分糾結(jié)。因為她并沒有親眼見到林謹?shù)能囎擦巳,而是僅憑自己目睹的結(jié)果推斷的。為了弄清事實真相,她讓丈夫開著電瓶車,到出事地點撞向自己,以還原現(xiàn)場畫面。丈夫不愿撞,她又等待過往的車輛來撞。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達到目的。一次,她偶然見到一位臨窗的能見到馬路情況的女孩兒,心想這下找到了新的證人了,然而女孩兒也只是聽老太太說:你撞了我!不能走!女孩也沒有親眼見到車撞人的情形,事情的真假依然難辨。為了獲取新的證據(jù),劉曉娜又去草叢中尋找礦泉水瓶,以圖證明吳秋蘭是被林謹?shù)能囎驳沟,但結(jié)果仍然不是自己推斷的那樣。

真正讓劉曉娜改變證詞的是兩件事:一是她到吳秋蘭老家調(diào)查吳家的情況,二是她騎著方大億的電瓶車與一輛黑色的奧迪A6相撞。吳秋蘭的老家在宜賓,是農(nóng)村戶口。她來到城里,是為進城務(wù)工的兒子、兒媳照看孩子。在被撞的那天早上,她是出來給上小學的孫子買早點,目的地就在紅帽子巷里那家做龍眼包子的早點鋪,在橫跨民安路的時候,就出事了。劉曉娜在吳秋蘭老家了解到,吳的人品并不怎么樣,被訪問者還舉了一個吳老太太與妹妹爭房的例子,由此動搖了劉曉娜對吳秋蘭被撞原因的推斷。更重要的是,劉曉臘騎著丈夫的電瓶車被撞的原因,是因為看不清是紅燈還是綠燈而最終闖了紅燈,出了車禍,自己也受了傷,然而那輛黑色奧迪A6的車主并沒有逃逸,而是堅持要送她到醫(yī)院,還要給她治療費和醫(yī)藥費,還要留下名片,以便有問題好聯(lián)系。這與林謹對待吳秋蘭的態(tài)度何其相似!

這些情況,引起了劉曉娜的反思。她清楚,自己并沒有親眼見到吳老太太被撞的事實,那個臨窗的女孩兒也只是聽到了吳老太太的話,并沒有見到吳老太太被撞的情形。因此劉曉娜決定,要事實求是地講明自己的所見!盡管她擔著作偽證要負法律責任的風險,但為了馬路事件的本來真相,為了否定僅憑自己的推斷就做出的證詞,她必須尊重事實。在終審的前一個晚上,她徹夜難眠,做了很多夢,其中一個是她在法庭上否定自己證詞的情形,另一個是她咬斷了自己舌頭的情形。文學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告訴人們,文學是寫人性的。故事講述到這里,作家著力書寫的人物的人性便深度地展現(xiàn)了出來。體現(xiàn)在劉曉娜這個人物身上的人性,是一種追求本真的美!段也唤袆耘D》這個文本,便是對人性本真美的贊頌!

小說的結(jié)尾也很有意思,我仍然要點個贊。第二天,劉曉娜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堅定地走出了小雜貨鋪,向民安路走去。盡管文本沒有再寫終審的庭審情況,但通過前夜夢境的描寫,女主人公會采取怎樣的行動,結(jié)果不言自明。作者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尾,留給了讀者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文本中,將女主人公對自己證詞的否定,以及對自己名字錯誤叫法的否定結(jié)合了起來,不僅巧妙地顯示出了地域特色,而且讓作品顯得更加厚重。還有文本中對紅帽子巷的來歷、對網(wǎng)絡(luò)工具的運用、對城市原住民和城市新住民的對立,以及女主人公面對城市原住民的驅(qū)逐令決定待下來的決心等情節(jié)的描寫,都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背景底色,讓作品富有濃郁的現(xiàn)代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