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何真宗的民工組詩
王志清
我與何真宗素不相識,從其自我簡介中得知他原本是打工一族,據(jù)說現(xiàn)在仍然屬于打工一族龐大隊列中的一員。文友美春兄轉(zhuǎn)來他的詩歌,還硬是要我寫句評論之類的話。我雖是個新詩的“票友”,但是,如今不僅不怎么寫詩,也已經(jīng)不怎么讀詩了,更不大寫新詩的評論,實在是對當(dāng)下新詩的失望。原本連蹩腳散文都不算的文字垃圾,分得行來卻堂而皇之地以“新詩”命名,玷污了詩壇和文化市場,也污染了你我。
礙于朋友的面子,拿到何真宗的詩便勉強讀來。豈曉得,這一讀讓筆者讀得心動情熱,血脈賁張。我感到一陣顫栗,從其樸實的外在形式而抵達作者的詩心。這不是同情,可能雜入了某些同情的成分,而主要是感動,是逃離了“口水詩”、“淫亂詩”而走近詩后的激動。這些并非產(chǎn)出于書齋的詩,這些遠(yuǎn)離了名利場的生活采擷,筆者姑且稱之為“新寫實主義”吧,其筆觸伸入民工的群體,伸入當(dāng)今社會的底層,伸入社會生活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局部真實,表現(xiàn)那些沒有城市戶籍的城市“流浪者”們的喜怒哀樂,屬于前無古人的新增題材。
打工一族,是沒有城市戶籍的主人,是流浪于城市的非城市的“民族”。經(jīng)歷過挫折和磨難的人生,似乎更想唱歌,也更有歌可唱。何真宗在《民工,一群真正的詩人》里就認(rèn)為:“民工,一群真正的詩人,在一個個陌生的城市揮寫改革的詩句”。樂觀的打工一族的歌手,歌唱生活,歌唱勞動,歌唱命運,歌唱“跨入工業(yè)文明的莊稼人”,“用能屈能伸的精神勇于改變生活和命運”的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何真宗把他的歌唱,比喻成為候鳥的歌唱,“一群城市的候鳥,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那是家園的候鳥呵。
何真宗又把他的歌唱,比喻成為“沒有城市戶口的蛙”,“樓群喑啞在夜色里/街道迷失在霓虹燈中/插入高樓鋼筋水泥路的水塘/蛙聲瑟瑟回響/是鄉(xiāng)愁唱響的夜晚/孤獨的寂寞的嘆息的沉重”。
這些歌唱有些沉郁,也有孤獨和迷茫,但是,這是來自靈魂的聲響,絕非自閉于書齋所弄出來的無病呻吟,更不是閑弄風(fēng)月,搔首弄姿。
這里要討論的是,詩的功能。筆者也許還是“傳統(tǒng)”的認(rèn)知,詩歌作用于讀者靈魂的靈魂聲響。寫詩,就是為了使靈魂的聲響讓更多的人傾聽,而撞擊出煙火一般的璀璨。何真宗在打工的艱辛中,在打工一族的群體中,傾聽到了自己靈魂和群體靈魂的真實聲響,并尋找適當(dāng)?shù)恼Z言、形式把她表達出來,其靈魂便依附于也蘊涵于樸素甚至拙直的形式。故而,他的歌唱,沒有晦澀,也不灰色,而是充滿了自信,表現(xiàn)出對自身價值的正確的估價,對改變自身命運的頑強抗?fàn),也對自身前途的積極看好。他在《民工,城市里游動的民族》里就是這樣寫的:“民工的價值,在于不停的勞動/民工的命運,在于不停的漂泊//每一次遠(yuǎn)行和勞動/都可能傷痕累累/可是,民工證實了自己的價值”。他在《城市,一座永建不完的工地》很自信地說:成群結(jié)隊的建筑工人,就是這個城市擋不住的生機。他的《民工,一群四處游走的力量》詩十分倔強地寫道:他們疲憊不堪的身軀/在異樣的目光中消失/城市的生機和活力/在他們的存在和消失中/拔地而起//這群四處游走的力量呵/承擔(dān)了城市里所有的/臟活、累活、苦活、危險活/這群四處游走的力量呵/吃最廉價的飯穿最廉價的衣用最廉價的商品/這群四處游走的力量呵/一個個堅如磐石的硬漢子/卻經(jīng)不起城里人的一點關(guān)心和問候/就會滿足得淚流滿面。
他的《民工:沒有歸宿的下一站》也無比豪邁地歌唱:我們流浪/向需要力量的地方涌動/從一個工地到另一塊工地/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從上個世紀(jì)80年代到又一個世紀(jì)/下一站,在哪里?/日新月異的城市我們流過汗和出過力的地方/萬家燈火/看上去很近/歸宿卻離我們很遠(yuǎn)!边@些詩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健康的情感和意蘊,是健邁的格調(diào)和氣韻。那些似乎活得很窩囊的打工一族們,在其筆下一個個的氣宇軒昂,不亢不卑,不氣不餒,不折不撓,不是悲觀厭世,不是消極沉淪,更沒有絲毫仇視和對抗的情緒。作者落筆輕重有度,用墨掌控自如,其自然形成的抑揚頓挫,是詩人真性情的自然表露。這種靈魂舞蹈的高度自由和高尚,源自于作者對腳下這片沃土的深愛,源自于改變城市也改變自己命運的堅信,源自于對時代發(fā)展前景的洞察。
讀完何真宗的兩組詩歌,我在自問,詩是什么?我依然這樣認(rèn)為,詩就是詩,詩是高尚的靈魂的舞蹈,是詩人在不同境況中存在所發(fā)出的靈魂的真實聲響。
(作者:王志清,南通大學(xué)教授、世界華文詩人協(xié)會理事)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